相关信息

文章信息:本文【语文组教学工作总结】由小学生作文整理发布。

作者:门朵朵 (2012-07-08)

Tags:语文 教学 工作总结

范文简介:张书干教学随笔及本学年(下)语文组工作总结2011-06-16 12:12:34|分类: 默认分类阅读0评论0字号:大中小 ..

上一篇:初二下学期期末复习

下一篇:短歌行的名句

感谢语:欢迎到栏目范文大全浏览更多文章。感谢支持www.ZuoWen51.com,欢迎分享到你的博客!

首页> 原创作文网 (感谢支持本站,欢迎对本文进行点评~)
语文组教学工作总结

张书干教学随笔及本学年(下)语文组工作总结

2011-06-16 12:12:34|分类: 默认分类阅读0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2010—2011学年下学期工作小结

本学期,语文教研组在校领导的关心、教务处和教研室的直接指导以及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的工作计划,在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认真学习理论,更新了教育观念。

作为学校很大的学科组——语文教研组,我们深深地感到应该始终站在课程改革浪潮的前头,为学校的语文教学,为推动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我们的智慧和才能。开学初,我们全组老师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了解了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开展了新课程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标准讨论。之后又通过个人自学、组内交流等多种方式来学习新课程,把握新课程,以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

二、继续开展校内听课活动,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

1、认真积极地开展校内听课活动,促进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传统。近年来,随着学校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我们语文教研组的教师逐渐分为了三个层次:各级骨干教师,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刚调入的新教师。如何使不同的教师在教研组这个集体中共同成长呢?我们的做法是:以备课组为单位,每位老师开出公开课。每次活动,我们都认真抓好以下环节:集体备课,组织听课,评课、总结。

2、成功举办语文教学研讨会

在县教研室的组织和校教研室的支持下,我们成功承办县语文教学研讨会,老师开设公开课,发表专题报告,这些都取得良好效果!全组教师参与听课、评课等研讨活动,获益匪浅!

三、进一步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如果能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扬长避短,我们的工作就能事半功倍。但由于种种原因,以往集体备课常常流于形式。本学期我们认真落实教科室有关规定,严格纪律要,改进组织方式,在备课组内实行定课题、定时间、定主讲人、全体参加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集体备课的质量。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力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特别是在备教学目标,备学生练习,备教学方法时能集思广益,取长取短,同时通过集体备课,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情况,针对教材的特点,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

四、举办多种活动,促进语文学习。

本学期,我们语文组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及时协助学校职能部门举办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1、联合市语文教育协会、县各级部门、校团委、校文学社开展各级作文大赛、阅读竞赛、书法竞赛,学生获多人获得市、县一等奖等好成绩。2、在校内开展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3、抓好书写教学、课外阅读积累教学、随笔写作教学,扎实学生基本功,全组老师为九年级教学献计献策,毕业班教学进展顺利。4、紧抓教学常规,完成说课、公开课、听课、作业检查等环节,很好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教学任务。5、全组老师齐心协助毕业班,开展默写竞赛、名著阅读竞赛、字词积累竞赛,让毕业班学生功底更扎实。七年级的字词竞赛、八年级的阅读竞赛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总之,我们的活动可谓形式多样,异彩纷呈。这些活动既锻炼、提高了语文教师的水平、素质,也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本学期里,我们语文组的老教师处处带头垂范,新上岗教师敢于大胆创新,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看到了困难和不足,如教研组活动在许多具体工作环节上缺乏创意,备课组活动效率不够高,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还不够,在学生活动的组织上依然没有跳出应试的窠臼。不过我们相信,只要全校上下切实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总结本学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组各方面的工作会做得更好,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得更好。

语文教学要“动”之以情

屏南县华侨中学张书干

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人文性、情感性的统一,但情感性是其根本特质,语文离开了情感就失去了生命活力。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中,体验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而情感体验是语文课堂的灵魂,为此,想要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审美情趣,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师就应当在阅读教学中构筑平等参与的舞台,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积极创设情感互动的空间,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乐园;还要把握真情实感的契机,让学生的心灵贴近现实生活;同时做好情境延伸渲染的助手,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一、注重课堂上的互动

“语文教材是情感和思想的载体。所以,语文课很注重感性和理性的训练,要有学生情感的真正参与。”教师备课首先要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和情感价值,注重提炼文本中隐性的情感触发点,依据教学内容、学生自身特点和整体素质情况,精心设计课前激情背景,选择能引起大多数学生共鸣的题材来提炼、加工、完善、甚至改造。精选背景方案:或热情洋溢的气氛;或欢快流畅的情感;或毛骨悚然的恐怖;或触目惊心的灾祸;或情意绵绵的话别;或含情脉脉的恋曲------只要能达到所设想的师生情感全部投入的效果,无一不可采用。其次备学生,了解学情,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转化、生成,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人文积累、情感体验的成果通过备课时的综合考虑糅入导学信息。备学生是落实备教材环节的立足点,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与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是在情感互动中生成的。第三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轻松、民主、和谐、诚信的课堂氛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并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 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人和平等参与者。语文课是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的舞台,师生、生生交流对语言、文学、文化品味和赏析的体验成果,交流彼此的思想感情,就像和同事、朋友交流一样的自然。课堂是一个情意场,分享每个个体的情感,包括经验、知识、快乐、兴奋、痛苦甚至尴尬是其终极目标。

二、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教贵善诱,学贵善思。言为心声,发乎情,形于言。语文课堂既有理性的思考,亦有感性的体验,情感是感性和理性的翅膀,让学生蠢蠢欲动,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当是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学生有意见要发表说明他进行了充分的思考,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使之处于兴奋状态中,问题的涌于舌尖,有表达的欲望,情感体验的过程就在其中得到了完美的实现。例如《聊斋志异·促织》一文的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多变,令人击节称赏,拍案叫绝。该文的一般分析认为是悲剧,教授该文同学们各抒己见:

学生甲:主张“悲剧论”,他认为一部作品只要主体是悲剧就是悲剧。作者在故事结尾时让主人公成名“入邑庠”“成子精神复旧”“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 ,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这样的结尾纯属画蛇添足,狗尾续貂,不符合那个时代的生活逻辑,大大削弱了小说的批判力量。这是中国读者喜欢“大团圆”的审美要的产物,同时有宣扬因果报应,好人有好报,人生荣辱,受命运和机遇左右的腐朽思想。

学生乙:主张“喜剧论”,她认为只要故事的结局主人公未遭厄运就是喜剧,成名一家的命运几经反复波折,但最终成名成为裘马世家,并评论说:“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学生丙:主张“正剧论”,他认为故事的构思正体现了作者的匠心,一介玩物,一只小虫,能使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也能使“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作者安排这样的结尾正是对那畸形社会的莫大讥讽,和血泪控诉。因此,本文看似是喜剧,读者还是饱噙泪水来读完它的,这样的构思,避免了千篇一律的程式化、概念化的作品模式,成名托一虫之福,最终飞黄腾达。

三、互动中释疑解惑

教贵善诱,学贵善思。愤悱情景的创设以情感为契机,诱思探究教学论“思维为主攻,体验为红线”的理念也是以情感体验为核心的,学生乐于思考的始终贯穿着情感体验,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发问,但不是满堂问,问点就是情感触发点,问题设置太难,学生把握不了,问题设置过于简单,不利于思维训练,而且容易挫伤学生的热情,所以教师设置问题要恰如其分的把握问题难度,使学生始终在积极的思考中带着情感、情绪体验的乐趣学习,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尊重的、平等的、快乐的学习。“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让学生做“乐知者”,教师营造亮点,送“惑”上门。

三、情感由生活而生

语文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语文教材的编选者精心编选、提炼、筛选,浓缩了上下几千年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时文精品、科学小品等文质兼美的文章于课本之中,涉及到文学、科学、历史、自然、军事等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这些文章,或喜,或怒,或乐,或悲;或语言犀利,或平实厚重,或流畅自然,或庄重典雅,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然以情感性为其灵魂。朱自清《背影》的“父子深情”,《孔雀东南飞》兰芝和仲卿爱情的缱绻缠绵,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雄壮豪放,李清照《声声慢》的凄恻哀婉披情入文,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新课改理念要我们摒弃“填压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把语文教学的过程变成师生和作者作品交流的过程,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使语文课堂开放而充满生机与活力。要做到这点,教师依据语文的“人文性”特点,带着感情,融入课文之中,了解作者,理解课文,引导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怒同悲同乐,让学生真正能够身临其境,和课文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

四、互动中再现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法国雕塑家罗丹说:“作品就是情感”。 “情感活动的这一规律们,在阅读教学活动中,也应当重视以“境”育情,其要旨是教师首先要进入“角色”,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化为的真情实感,然后匠心独运地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触景生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师生就在此情此境中进行着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

作家的作品是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一定的情感。有些教材写作年代较远,但有现实的教学意义,如果按传统的教法就课文分析课文,就难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把时代生活与教材内容的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可以直接作用于教学的过程和质量。“把学生带入了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气氛中,引起学生想象中的情境、感情上的反响和共鸣,使学生感动得潸然泪下。”③在教授《孔雀东南飞》时,为了让学生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本质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我先拓宽知识,讲到古代“七出”之条:无子、淫逸、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让学生比较刘兰芝犯了“七出”中的哪一条?又延伸到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通过鉴赏两首《钗头凤》词,体会他们被迫离异后的凄楚心境。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刘兰芝勤劳、能干、孝敬公婆;唐婉出身名门,美貌多才,他们两人为什得不到婆婆的包容,被婆婆逼迫儿子“休妻”?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带着浓厚的兴趣思考分辨。再如教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我精心设置导语,先播放《红楼梦》序曲,然后呈现“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花谢花飞霜满天,红消香断有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三句诗词。播放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磋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引导学生感知形象,感悟出作者的感情,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气氛中,引起学生想象中的情境、感情上的反响和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审美兴趣。

总之,任何教学方法都是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我们应根据课文各自的特点,把作品“情”和学生情融合起来,这样既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增加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的赏读热情,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Copyright& 2008-2020 作文无忧[www.ZuoWen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